立春的脚步是越来越近了,今年的立春节气是发生在腊月二十二。也就是年前立春,所以随着立春节气的到来。气温也开始出现了明显的回升,到过年的时候,也将不会特别的寒冷,也被叫做年前立春脱棉袄,年后立春三月寒,这句俗语指的就是立春节气发生在年前跟年后的不同之处。立春发生在年前的话,气温会回升得比较快,所以到了过年的时候,就已经不用再穿大棉袄了。而如果在年后立春的话呢?很有可能会出现倒春寒。(一)立春
立春,二十四节气**个节气,又名岁节、正月节、岁**、岁且等,“立”是“开始”的意思,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,每年2月3日、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“正月节,立,建始也......立夏秋冬同。”古代“四立”,指春、夏、秋 、冬四季开始,其农业意义为“春种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”,概括了黄河中下游农业生产与气候关系的全过程。**古代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:“一候东风解冻,二候蜇虫始振,三候鱼陟负冰”,说的是东风送暖,大地开始解冻。立春五日后,蜇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,再过五日,河里的冰开始溶化,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,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,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。 自秦代以来,**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。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,而在自然界、在人们的心目中,春是温暖,鸟语花香;春是生长,耕耘播种。在气候学中,春季是指候(5天为一候)平均气温10℃**22℃的时段。
立春是24节气之**,所以古代民间都是在“立春”这**过节,相当于现代的"春节",阴历正月初一称为元旦。1913年(民国二年),袁世凯拟定阴历元旦为“春节”,次年(1914年)起开始实行。自此,夏历岁**称春节,一直相沿**今。故属相应当从立春开始计算,确定属相也是以立春为准,而不是以正月初一为界。我国自古为农业国,春种秋收,关键在春。民谚有“一年之计在于春”的说法。旧俗立春,既是一个古老的节气,也是一个重大的节日。天子要在立春日,亲率诸侯、大夫迎春于东郊,行布德施惠之令。《事物记原》记载:“周公始制立春土牛,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。”后世历代**统治者这**都要举行鞭春之礼,意在鼓励农耕,发展生产。 吊春穗是一种传统的习俗,流传在陕西澄城一带。每年立春日,妇女用各色布绺编成布穗,或用彩色线缠成各种形态的“麦穗”。然后吊在小孩或青年人的身上,也可挂在牲口如驴、马、牛的身上,藉以祝福来年风调雨顺,五谷丰收。
单贴在墙壁上,用来镇压驱杀毒蝎。如写:“谷雨三月中,天师到门庭。手执七星剑,斩杀蝎子精。”白水县人民于谷雨也有类似的活动,如在黄表上写:“谷雨日”谷雨日,谷雨晨,奉请谷雨大将**。茶三盏,就三巡,蝎子立刻化为 尘。”用以驱除毒蝎。陕西西乡一带人民,每年在谷雨日天刚亮时,用柳枝鞭打四壁,以禳除毒蝎。
立春时还有自己的食品,主要是春饼、萝卜、五辛盘等,在南方则流行吃春卷,街市上都有不少叫卖春卷的小贩。此处有两点值得注意:一是过去认为咬春就是吃萝卜,其实也包括吃春饼;二是所谓讨春就是迎春之意。为什么要吃萝卜呢?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可以解春困。其实咬春并不限于此,除解困外,主要是通气,使人保持青春不老。五辛盘是由五种辛辣食物组成,用葱、蒜、椒、姜、芥等调和而成,作为就餐的调味品。 立春后,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,喜欢外出游春,俗称出城探春、踏春,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。